今天花果知识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仪征创业小项目代理,以下关于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两会,据说要把丰县,沛县,高淳县划分给安徽,这是真的吗?
答估计可能性不大,这是典型的独裁,谁也不能个代表丰沛淳三县300 万人民,三县人民是不会同意的!
看看一群疯狂人的做法,如果江苏不要我们了,我们情愿自治,我们三县人民是不会妥协的,希望全国人民支持人民民主专政!反对独裁!
近来徐州地区有些区划传闻,如下
传闻1:丰县沛县划到安徽
将江苏丰县、沛县、高淳三县划给安微,将安徽天长划给江苏。
江苏全省分为24个行政单位,分别是:
副省级市(下辖若干区、县[ 市]为副厅级):
1.南京市-(含:原南京市区、溧水)
2.苏州市(含:原苏州市区、常熟、太仓、昆山、吴江)
3.无锡市(含:原无锡市区、江阴、张家港、靖江)
4.徐州市(含:原徐州市区、铜山) 正厅级市(下辖若干区、[ 市]为正县级 )
5.常州市(含:原常州市区、宜兴、金坛、溧阳)
6.镇江市(含:原镇江市区、扬中、句容、丹阳)
7.南通市(含:原南通市区、通州、海门、启东、如皋)
8.扬州市(含:原扬州市区、江都、仪征)
9.泰州市(含:原泰州市区、泰兴、姜堰)
10.盐城市(含:原盐城市区、盐都、建湖、阜宁、射阳)
11.淮安市(含:原淮安市区、涟水)
12. 连云港市(含:原连云港市区、灌云、灌南)
副厅级市(下辖若干副县级大镇和正科级小镇)
13.东台市(含:原东台市、如东、海安、大丰)
14.兴化市(含:原兴化市)
15.高宝市(含:原高邮市、宝应)
16.宿迁市(含:原宿迁市、睢林)
17.天长市(含:原安徽天长市)
18. 盱眙县(含:原盱眙县、金湖、洪泽)
19.新沂市(含:原新沂市、邳州)
20. 沭阳县(含:原沭阳)
21.泗州县(含:原泗洪县、泗阳)
22.滨海县(含:原原滨海县、响水)
24.东海县(含:原东海县、赣渝)
全省分成三大片:
苏南5市: 南京市、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镇江市
苏中6市(县): 南通市、扬州市、泰州市、东台市、兴化市、高宝县
苏北共12市(县) :徐州市、盐城市、淮安市、连云港市、宿迁县、天长县、盱眙县、泗州县、沭阳县、滨海县、新沂县、东海县
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苏南、苏中、苏北分成六组,实行接对帮扶,每组考核指标绑在一起,其中苏南的市领导为各组第一责任人,授予其更大的跨区协调权力:
a组:南京(南)-扬州(中)-天长(北)-盱眙(北)
b组:苏州(南)--高宝(中)-宿迁(北)-沭阳(北)
c组:无锡(南)-泰州(中)-滨海(北)泗州(北)
d组:常州(南)-如皋(中)-徐州(北)-新沂(北)
e组:镇江(南)--东台(中)-淮安(北)-东海(北)
f组:南通(南)--兴化(中)-盐城(北)-连云港(北)
传闻2:徐州建成直辖市或成立淮海省
“徐淮”的惑与梦
“尴尬的徐州”
和更多见于媒体的长三角地区“桌面上谈合作,桌底下飞黑腿”的状况一样,苏北、鲁南、豫东、皖西北交界地带的“暗战”也是持续不断。徐州则是这个战场的地理中心。
看看徐州在地图上的位置就能感觉到某种尴尬:它位于江苏省最西北翘出的一个“角”上,以徐州市区为中心,北上不过30多公里,即是山东;西南去同样距离,则是安徽;在它的西边50公里,就是河南。
许多徐州人或许不知道,在徐州还有个“淮海经济区联络处”。这个联络处主任蔡芳基说,淮海经济区成立于1986年3月,应该是中国最早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其成员都是位于苏北、鲁南、豫东、皖东北的“苦孩子”城市(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在省里的话语权很少),现在,它已经发展成跨四省、20市、147县(市、区)的经济合作组织。区内人口1.2亿,面积17.9万平方公里。
但蔡承认,“合作是相对的,而竞争是绝对的”。
最让徐州人头疼的是北面的山东(鲁南),一来在众多对手中,山东的经济实力最强;二来,据说,江苏的政策远不如山东的灵活。
这样的争夺体现在市场经济要素的各层面:原材料、资金、市场,人才、政策(如税收)等等。
徐州师范大学城市和环境学院副院长沈正平最近做了一个调查,这个调查没有得出非常确切的数据-因为“很多东西都体现在行动中,却找不到落到纸上的文字”。但是调查得到了很多事实,这些事实基本上可以涵盖一个经济链条中的各个环节:
鲁南的电价要比苏北便宜近0.1元。这是因为山东是独立的山东电网(而江苏则属于统一的华东电网),山东省有支配权,它可以齐心协力,支持鲁南的发展,降低电价不在话下;
本来成本就低的山东水泥,在销售到江苏境内以后,还可以享受当地政府类似“出口退税”一类的优惠政策(包括减免、补贴、退税等方式,幅度从几十元/吨到上百元/吨不等)。苏北的小水泥在实行关停破产,而鲁南的小水泥,则迅速南向靠拢,以低成本抢占江苏市场。
在山东飞速发展的小水泥、小造纸、小化工--很多时候造成的污染,往往会由苏北来承担后果。由于地理上北高南低,在山东省沿沂河、沭河排放的污水,最终经由邳(州)苍(山)分洪道到达江苏。据说,在2003年,这种“外来的”污染造成了徐州市一个多月城市供水的困局。
还有,鲁南的很多企业(尤其是消费类企业如啤酒),在做市场开发时,更喜欢到苏北聘请“顾问”,因为苏北的人更了解苏北的市场,也更熟悉苏北的“套路”……
所以,当山东的日照市以“亚欧大陆桥东端桥头堡”自居之时,早在十几年前就自称是“亚欧大陆桥东端桥头堡”的连云港除了争执和苦笑,别无他法。当然,外国友人们甚至大多数的中国人,也弄不清楚到底哪个才是真正的“桥头堡”。
日照和连云港是“冤家”,这只是其中的小题目。据说,同位于淮海经济区的“兄弟城市”,鲁南对江苏实施的“一对一”的“盯防战术”,“捉对”的“冤家”分别是,济宁、枣庄对徐州,临沂对新沂(徐州市下属的一个经济相对发达的县级市),临沂、日照对连云港,策略当然是:产品打过去,投资(项目)抢过来。当然,具体的策略,都在实践中操作,却没有任何文字落到纸面上。
战线拉得很长,就是沿着那个并不规则,相对扁平的“v”形的两省省界。
徐州(包括整个苏北)当然也有类似的策略,例如,江苏的煤炭运往山东、河南、安徽,就要比在省内增收附加费用,但是他们更多时候感到的是力不从心。因为,当山东人齐心协力发展鲁南的时候,苏北在江苏,依然还是个“女儿地区”。政策上“远没有山东灵活”,江苏省政府给予的支持,也似乎小得多。
徐州是江苏“女儿地区”、“殖民地”。在记者的采访过程中,这两个词多次出现在徐州本地的官员、学者口中。老百姓没有这样的结论,但是他们有最直观的感受:徐州的发展太慢。
徐州的道路很窄,这些路中最好的还是上个世纪90年代末,现任商务部副部长于广洲任徐州市长时候留下的,它成了徐州的“人心工程”。
1953年以前的徐州属山东省所辖(“铁道游击队”的原形即是历史上活动在这一带的“鲁南铁道队”),当年划归江苏,是因为江苏省内没有产煤区,徐州是最近的煤炭产地。
这就决定了徐州在江苏的历史地位。徐州当地的一位官员至今依然记得上世纪80年代一位江苏省长官在徐州视察时说的话,“他说,你们徐州只要提供足够的煤炭、粮食,其他的就不必管了。”
这样的地位现在“在改变,但是没有根本得到改变”。结果是,徐州出产的粮食、棉花、煤炭等原材料源源不断运往苏南:“苏北做了贡献,苏南产生了效益”。
能够看见的数据是,1984年,苏南、苏北人国民生产总值(gdp)的比例为2.23:1,到了2002年,这个数字变成了3.74:1。同期,中国东、西部这一比例为2.58:1。“苏北就是江苏的西部,比西部还西部。”
促进苏北发展的思路是为了配合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2001年,江苏省政府召开了“苏北区域发展座谈会”,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苏北地区发展的意见》,但是“该战略尚未全面付诸实施,就提出了沿江开发战略。”
实际上,促进苏北发展战略的嘎然而止,还是由于在整体上苏南优于苏北的“传统”:在长三角承接来自世界各地的制造业转移,并日益成为世界工厂的一个巨大车间时,苏北,由于其区位的、历史的、发展阶段的不足,很难在同等投入下,看到同等的产出。
“徐州都市圈”
一位江苏省的高官在徐州视察时讲过一个笑话。他说,对于加速推进地方经济的发展,苏南是在“发狂”,苏中是在“发急”,而苏北是在“发呆”。
这也有“历史传统”:早在明末,苏南地区就已经萌发出了中国市场经济的第一棵幼苗;而苏北,那是中国传统文化(农业文明)积淀最厚重的地方,徐州就因为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而出名。
但苏北人还是觉得很委屈:可能很少人会相信,徐州是至今江苏省三个没有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其余两个分别为淮安、宿迁)。所以,当原本盛传一时的“徐州都市圈”战略规划嘎然夭折,被“沿江开发战略”取代时,徐州人就感觉到了巨大的落寞。
“三大都市圈”的战略规划,是在2001年江苏决定促进苏北发展之后紧接着提出的。这一战略的蓝图是,在江苏南部、西南部和北部分别建设以苏州、南京和徐州(最初包括连云港)为中心的三大都市圈,形成以都市圈带动周边区域共同发展的格局。
但是,当上海市在2003年4月正式实施其“173计划”,把苏南的苏州、昆山作为明确的竞争对象之后,6月,江苏随即提出了“沿江开发战略”,促进苏北发展以及建设三大都市圈的计划,也随之烟消云散。
与“沿江开发”战略配套的、是在苏北实施“东陇海产业带” 的开发战略,即以徐州、连云港为中心,在陇海铁路东段江苏省内形成资源产业、海洋产业等地区性的产业群落。
在徐州人看来,这显然又是一个在给予苏南“机遇”之后,给苏北地区的一个安慰性的安排。当规划中的这个产业带形成之后,它对江苏省的辐射范围(北面)也只能局限在这短短的20-50公里之内。江苏省会愿意把这里作为它的经济发展的战略中心吗?
在朱传耿的报告中,有一个“沿江战略”对苏北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长远来看,正面效应大于负面效应,但短期内,则是负面效应大于正面效应。”
他所看到的正面效应多是“虚效应”,包括激发苏北发展活力、增强其竞争意识、激活其创新能力以及吸收沿江的经济外溢和产业转移;负面效应则似乎就实实在在地摆在苏北人面前:可能造成苏北发展机遇的丧失、导致生产力要素不合理的流动和聚集、苏北的失业、社会不稳定因素的波及效应、地方保护主义的强化以及非理性的招商引资等等。
一组数字或许可以说明苏北的困局:自今而后,即使在苏南停止发展的情况下,苏北以10%的发展进行追赶,那么,两地经济水平持平需要14年;假使苏南的发展为8%,苏北仍为10%,苏北追赶苏南,需要72年,即使苏北以15%的高发展,仍旧需要21年。
“徐淮省”与“徐-连直辖”
也许打破现有区划钳制是惟一理性的选择。
朱传耿用四个“一致性”来描述淮海经济区的特征:资源的一致性(都是煤炭、粮食的主要产区)、产业结构的一致性、发展阶段的一致性,以及在淮海区内区域条件的一致性(都在东部沿海,拥有连云港、日照两个海港)。沈正平则又补充了一个:人文积淀的一致性(文化、风俗)。
在专家的眼中,这个区内的五个“一致性”实际上把淮海区黏结成了一个完整的社会板块。但是现实的条件,尤其是那几条省界的存在却把这些一致性割裂开来,最终形成的即是:生产要素难以正常流动,恶性竞争层出不穷。正如徐州人所说的,在徐州,从来都是“只有都市没有圈”。
最终的结果,就是在一个本来各种条件都相对优越的地区,造就了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发展的一个低谷。同时,苏北、鲁南、豫东、皖东北也恰恰是所在省gdp波浪线上的低点,这正是专家们所说的“边缘效应”。
所以,当网络上配合“50个省”的合理设置出现了许多版本的方案以后,在每一个方案中,“徐淮省(淮海省)”都位列其中。关于设立徐淮省的传言在徐州已经有了至少三四年的历史。细心一点的人可以发现,无论是哪个版本的“徐淮省”,都和已经存在了18年的淮海经济区大体吻合。
其中一个方案出现是这样设计的:“淮海省,由现江苏省徐州市、连云港市、滨海、响水、灌南、宿迁市、现安徽省淮北市、蚌埠市、宿州市、亳州市、现河南省商丘市、现山东省日照市、临沂市、济宁市、荷泽市组成,省会徐州。”
另一份方案则强调,“新淮海省的成立将大大促进这一地区的发展,并将激活连云港作为新欧亚大陆桥桥头堡的龙头作用,极大带动黄淮海地区的发展。”
不过,多数专家和民政部的官员都强调,省级行政区划不可能贸然推进,所以近期的改革可能需要从局部展开,而合理的安排,是增设直辖市。在之前媒体所提及的增设直辖市名单中,江苏南部的苏州是一个“热门”。但在中国行政学院教授杜钢建的构想中,位于苏北的“徐州-连云港”也应列入这个名单。
在他的构想中,未来的徐州和连云港可类比为现在的北京和天津,一个是地区中心,一个是对外门户,正可以相得益障。不同之处在于,北京和天津是两个直辖市,而徐州和连云港则会划为一个直辖市。两个直辖市的设置以及更多情况下侧重北京、冷落天津的倾向,是造成现在天津发展相对滞后的重要原因。在一个直辖市框架下的徐州和连云港则不存此忧。
“未必一定要一个中心,关键是跨区域的,能够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杜钢建说,“还要顾及到区域的平衡,并非一定要在东部的发达地区。”
杜钢建和徐州地方接受采访的官员、学者都认为,这一地区存在整合的可能性。其最显著的功效,无疑是打破了这一地区严重存在的行政壁垒,重新整合其行政资源、市场资源,为激活在中国东部沿海经济版图中最难看的这个“东部欠发达地区”的经济提供条件。“把自然经济的一致性和区域规划的一致性,也就是行政资源的一致性统一起来,形成合力。”
和比较热门的苏州、青岛比较起来,这样的选择似乎更具有现实意义,因为它所涉及的地区无疑都是所在省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动起来影响和震动不会那么大,不会涉及更多、更复杂的利益矛盾。”朱传耿这样强调,“风险也就小了很多。”而首先设直辖市,相对而言,其风险就更加小了一些。
在他看来,未来的中国经济版图应该是个“π”的形状,上面的一“横”是沿海地区,下面右边一“勾”是沿长江流域,而左边的一“撇”则恰恰应该在以鲁南、苏北为东端的陇海沿线,唯如此,以东部带动西部,东西部共同发展的战略方可完整。而现在,这个关键的一“撇”恰恰成了这个“π”最短、辐射能力最低的一线。
传闻3:萧县、砀山重新划归徐州
丰沛萧砀自古是一家,是原徐州的北四县,萧县、砀山距离徐州比淮北近的多,联系也更密切。而淮北作为矿业城市,与两县少有经济上的往来,特别是砀山,距离淮北较远,交通也不方便。
事实上淮北市的煤炭资源已进入衰竭,加上产业单一,位置偏僻,发展前途不大,宿州在区位、交通上远优于淮北,有更大的发展前景。
现在,萧县、砀山更希望重新划归徐州,如果将来成立淮海省,这个问题会比较好解决.
传闻4:江苏省管县方案出台
1、撤消吴江市,设立苏州市吴江区、太湖区;撤消昆山市,设立苏州市昆山区;撤消太仓市,设立苏州市太仓区;
2、设立地级常熟市,撤消县级常熟市,设立常熟市尚湖区、虞山区;
3、设立地级江阴市,撤消县级江阴市,设立江阴市澄江区,撤消靖江市,设立江阴市靖江区;撤消张家港市,设立江阴市张家港区;
4、撤消扬中市,设立镇江市扬中区;
5、撤消通州市,设立南通市金沙区;
6、撤消江都市,设立扬州市江都区;
7、撤消铜山县,设立徐州市铜山区、彭城区;
8、撤消大丰市,设立盐城市大丰区;
9、设立地级新沂市,撤消县级新沂市,设立新沂市沂河区、新安区;
10、撤消灌南县、响水县,合并设立灌河县,驻响水镇;
省直管地级市为:南京、镇江、常州、苏州、无锡、南通、泰州、扬州、盐城、淮安、连云港、徐州、宿迁、江阴、常熟、新沂16个;县级市和县为:宜兴市、丹阳市、金坛市、溧阳市、句容市、海门市、启东市、如皋市、泰兴市、姜堰市、仪征市、高邮市、兴化市、邳州市、东台市和沛县、丰县、睢宁县、东海县、赣榆县、灌云县、涟水县、沭阳县、泗洪县、泗阳县、盱眙县、金湖县、洪泽县、宝应县、滨海县、阜宁县、建湖县、射阳县、海安县、如东县、灌河县36个;高淳、溧水2县仍由南京市管辖
附:丰县汉文化:
丰县古称丰邑,始建于秦末汉初,历史悠久,名家辈出。
文天祥《丰沛怀古》写道:“秦世失其鹿,丰沛发龙颜,王侯与将相,不出丰沛间”。
西汉名士萧何、周勃、周亚夫,文学家刘安,梁太祖朱温,清代名臣李卫,康熙年间状元李蟠,道教始祖张道陵等均族丰县。丰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皇帝-汉高祖刘邦的诞育之地,被誉为“千古龙飞地,一代帝王乡”,两汉文明一脉相承,源远流长。
臧克家说:“丰沛萧砀自古多英雄!”
我感觉,只有第四个说法有些靠谱,其他的现在没有实现的可能性,现在经济衰退、失业率下降、行政区划不能很快的解决经济发展问题,需要很长时间的协调整合,搞不好的话会出乱子的,这种时候还是稳步向前的好,就像股指期货和创业板一样,只是传闻而已,就像证监会主席所说:一切要等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学校就业总结宣传工作申报材料
答学校就业总结宣传工作申报材料范文
篇一:就业总结宣传工作申报答疑手册
一、网站使用
1.各级账号该如何使用?
省级及省属高校账号由全国就业中心统一发放,每个省都有1个省级账号和5个高校账号(申报数依文件而定),省级账号负责管理本省属高校的申报情况并网上审核,省属高校的账号在网站已事先设定好,由各省发给确定推荐高校,被推荐高校只需网站激活即可使用。
部属高校账号需网站自行注册,经全国就业中心审批后使用。
2.申报高校需在线提交哪些材料?
申报高校需在线提交所有材料(表一至表六),共需提交四个文件:1个word文件,3个excel文件。word文件中需包含表一至表四的内容,3个excel文件分别是就业工作基本情况(表五)、毕业生信息库、用人单位信息库(表六),excel文件的模板见网站(登录帐号后可见)。
二、各省初评
3.不管学校是否通过初评,都要先提交纸质材料吗? 各省自行组织初评推荐,按照推荐的名额数确定推荐高校,只有各省确定推荐的学校才需要提交申报材料。
4.各省自行组织的初评推荐工作需要在网上操作吗?
各省自行组织的初评推荐跟往年一致,无需在网站进行,由各省自行组织。最终确定推荐的高校,其申报材料需各省进行网上审核。
三、就业基本情况(表五)
5.“毕业生人数是指取得毕(结)业资格的毕业学生总数”,取得结业资格的学生是否计算在毕业生人数中?
取得结业资格的也是应该计入毕业生总数统计的 。在统计全国毕业生总数的时候,结业生也是计算在内的。
6.本次推荐中关于“四到位”是否仍按照之前的标准? 本年度工作中“四到位”仍按往年标准,即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四到位”。
7.毕业生的统计是否都截至8月31日?
所有毕业生就业有关信息项的统计,都以就业方案为准,截至8月31日。
8.毕业生签约人数是否把研究生和本专科生都包含在内? 是指全部毕业生的人数,包含本专科及研究生。
9.学校发放的求职补贴专项资金(万元)指的是学校自己的资金还是指政府发放的求职补贴?
是指学校发放的资金。
10.开设专业总数,要求填写本科或专科数,那如果这个学校有本科,又有专科,需如何填写?
统计到一起,按照本专科总数填写。
11.关于发表论文数、承担课题数是否只统计20xx年? 本题需要填报近三年的数据。
四、毕业生及用人单位数据库(表六)
12.如:汽车电子技术,汽车电子技术(车辆安全与控制技术),属于一个专业大类但有不同的专业方向,是否该归为一个专业?
专业代码问题以专业代码库为准(详见教学司函[2014]1号文)
13.用人单位是指接收本校20xx届毕业生(不包括升学、出国出境)的所有单位,人事代理的人才中心和灵活就业的单位是否需要填写?
人才中心无需填写,灵活就业的单位需填写,此题主要是要填写了解毕业生就业和工作情况的单位和相关负责人。
篇二:高校就业工作总结汇报材料
学院主体 全员就业
——化学化工学院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申报材料 就业工作一直是政府、社会和学校关注的焦点,通过各种措施努力提升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就业服务的有效性也一直是我们学院工作的重点。我院在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的指导关心下,根据学校有关规定,结合学院专业特色,与时俱进,扎实细致的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现就我院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各部门协作,实施全院全员参与
学院成立了由学院党委书记、院长任组长,分管院领导、协管院领导、教研室主任、团委书记、辅导员、毕业班班主任组成的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小组。出台了《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就业工作的意见》,每个院领导联系一个毕业班班级,每年四月起,在周一的党政联席会议上公布各班级就业数据。五月起,在每次的教职工大会上公布各专业未就业学生信息,要求相关导师指导论文的同时协助指导学生就业,特别是很多与企业之间有横向合作的老师,主动向合作企业推荐学生,努力形成全院教职工关心就业、支持就业、参与就业、推动就业的院内就业工作“全员化”格局。每年九月起,负责学院就业工作的老师赴省内外各地调研,了解政策和市场需求,制定学院就业工作计划,同时广泛联络各地校友及就业同行,巩固就业市场。十月,院领导分工分片走访省内各地方的化工企业及人事局(见附图),介绍毕业生信息,邀请企业来学院参加十一月的学院专场招聘会。来年四月,针对考研未录取同学的需求,联系相关企业举办小型推荐会。
二、校企联谊,拓宽就业途径,促进产学研结合
学院推行本科生实习制,要求二、三年级学生暑期必须到企业内实习,实地感受亚美am8的文化和专业需求。学院以各专业实习基地为依托,建立起一批实习、就
业、创业综合基地。如扬州石油化工厂、扬子乙烯、扬子江药业集团等,尤其是启东、姜堰、金坛等地区性化工工业园区数百家企业为我院学生提供了宽阔的舞台,签订了一批相对稳定的实习实践基地。在此基础上,针对化工园区布局调整的新形势,主动联系新企业,挖掘新需求。
学院为提高研究生就业层次,先后在姜堰科技创业指导中心、仪征化工开发区、常州亚邦集团公司等建立了教育实践、项目孵化等基地,每年举办项目推广会,推进“教学 模拟 实践”“三位一体”联合培养模式,大力提高研究生就业平台。每年七月初,学院召开校企联合培养人才论坛暨研究生创新工作站建设经验交流会,参会的大型化工制药企业数目连年递增,多家企业代表介绍了企业对人才的需要及进站研究生对企业所起的重要作用。
在平时的工作中,学院积极联系邀请企业进校宣讲,每年12月均举办院企联谊暨项目洽谈会,邀请企业到会商谈招聘学生、联合培养、产学研合作等事宜,全面推动学院和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此项活动作为学院特色工作,已持续举办九年,得到了企业的大力支持,每年参会企业百家左右,有多家企业通过本项活动和学院达成了科研合作意向并合作完成横向课题。同时到会的各大企业为毕业生提供了充足的岗位和机会,多方面深层次增进了学院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沟通。
三、加强指导,提升职业技能,提供全面服务
针对学生身处校园,对社会缺乏相对了解等情况,学院充分利用“职前教育网络学堂”资源,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开拓学生视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择业观。学院邀请南京久吾高科、上海药明康德等国内知名研究型企业技术主管给学生做报告,使学生对专业相关领域有直观的了解,从而明确专业学习方向;邀请上海得高实业、先尼科化工集团总经理来为学生讲解企业对人才的.定义和要求;给毕业生制作了《就业手册》,加大就业政策宣传力度;每年举办10多期专题性的团体辅导和个性化职业咨询活动,定期开展各地就业创业政策咨询会。
学院20xx年开始引入技能考证体制,引导在校生积极考证,经过两年的努力,我院已有43名学生取得化学分析工证书,在增加就业法码的同时提升了动手操作技能。每年四月举办师范生技能比赛,包括实验技能、三字一话、说课等环节,要求三年级师范毕业生全部参加,提高师范生技能,促进就业。联系发布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学校的硕士招生简章,为部分有出国意向的同学提供雅思、托福考试信息,从多个层面帮助学生明确个人发展目标,增强核心竞争力。
四、激发创业意识,树立成功典型,鼓励就业创业联动
作为创业教育示范学院,我院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成效显著,学院制定就业创业工作条例,统筹学院就业创业指导工作,注重提升指导教师的理论水平。明确创业教育不是教学生如何去开店办工厂,而是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是面对不确定未来的勇气和坚持。提出“先参与创业,再主导创业”的概念,学生离开学校踏上社会之后为自己打造一份事业基础的过程就是“创业”。同时学院依据学生个人情况,结合性格测试结果,分类指导,有针对性的指导创业。每学期,学院均邀请校内外指导教师开设专题讲座,从就业创业政策、形势、择业创业的基本原则等方面给予指导,增强了学生创业的热情和信心。学院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创业计划大赛,引导学生科技创业。通过开放大型仪器室,仿真智能实验室,给有创新能力和需求的学生提供平台,激发兴趣、浓郁氛围。我院多次在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奖,副院长朱爱萍教授关注学生就业创业,除亲自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并获得一等奖(2011年10月,大连理工大学)外,还注重引
导学生,并吸纳多位在校生和毕业生到相关高新技术企业就业创业。充分发挥学生社团优势,开展各种活动,模拟就业创业,举办模拟亚美am8的人才招聘、化学技能竞赛、创新工场赞助计划、设立学院科技创新基金,对申报项目进行资助,以多种方式使学生提前感受体验创业就业,尽早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向。
近几年我院有多位校友创业成功,这部分成功的校友是学院不可多得的资源,通过邀请他们担任创业导师,回校讲课、作报告,将它们的先进事迹制作成展板展出等方式不断激发同学们的奋斗热情。
五、关注个体,做好细节,增强人文关怀
学院及时更新完善学生资料管理系统,对困难生给予关注,并优先推荐优秀贫困毕业生就业。安排班主任、院领导进行“一对一”结对帮扶,对“困难”毕业生给予适当的求职补贴。如发放免费的简历制作券,为考研的困难生提供牛奶等营养品,为到异地应聘的双困生提供部分交通费资助等。
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学院学工办突出“服务”两字,在日常工作中提高效率,科学规范准确地为毕业生做好各项基础性服务工作。建立就业情况月报制度,及时掌握每名毕业生的就业动向。开展就业调查和研究,发放《毕业生职业价值观调查问卷》、《用人单位人才需求情况调查问卷》、《毕业生就业需求调查问卷》,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今后的就业工作创新提高依据。学院大学生就业协会开展系列活动,设立爱心企业库,发放结对就业服务卡,举办“女大学生”专场招聘会,针对就业困难的同学开展“简历会诊”工作坊、“模拟面试”工作坊等;帮助他们学习、生活、就业全面发展,将就业援助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近年来我院就业工作坚持从社会需求出发,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做好市场调研。注重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加强创业教育,不断提高人才综合素质。在工作中感觉还需进一步提高认识,将就业、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之中,形成以创业带动就业,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逐步构建理论与实践并举、课堂与课外统筹、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
;
扬州人才购房补贴申请条件
答扬州人才购房补贴申请条件
扬州人才住房补贴申请条件,本次申报后,原人才住房补贴政策将完全终止,提醒广大人才应报尽报、应享尽享。“人才码”上线运行后,相关人才补贴申报将可通过手机端实现,扬州人才购房补贴申请条件。
扬州人才购房补贴申请条件1
对市区企业新引进的补贴对象1、2、3范围的具有硕士学位或副高级专业技术资格、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及的人才,在市区范围内购买一套商品住房(化工园区企业引进的人才也可在仪征市区购买),给予一次性购房补贴。
(1)具有硕士学位或副高级专业技术资格、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的人才,给予购房补贴6万元。
(2)具有博士学位、正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人才,或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给予购房补贴15万元。
(3)市“绿扬金凤计划”创业团队核心成员、创新团队企业全职核心成员、创业领军人才、企业全职创新领军人才,给予购房补贴20万元。
(4)省创业类“双创人才”、企业全职创新类“双创人才”、“双创团队”企业全职核心成员,给予购房补贴30万元。
(5)来扬全职创新或创业的.专家(具体要求点击查看),给予购房补贴50万元。
对引进的对本市产业发展有决定性、关键性作用的特殊人才实行一事一议,最高可给予200万元购房补贴。
补贴资金由市财政和企业所在地区级财政各承担50%。
新引进的补贴对象1、2、3范围是指:
1.全职引进的全日制本科及学历或技师及职业资格的人才,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且须由所在企业按规定为其连续缴纳6个月社会保险费。
2.以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形式来我市投资创(领)办科技型企业的高层次人才,且为创(领)办企业的主要负责人,本人投入企业的实际资本一般不少于50万元(不含技术入股)
3.引进的在我市申报并获批国家、省、市人才项目资助的各类高层次创新人才,且须与企业签订3年及合作协议。
扬州人才购房补贴申请条件2
申报方式
申报单位或申报人填写申报表一式两份,其它所有证明材料的复印件须经审核人签字、单位盖章,报企业所属的县(市、区)人社局、功能区组织人事部门。
今年是享受我市原人才住房补贴政策未满资助年限的人才最后1次申报补贴,本次申报后,原人才住房补贴政策将完全终止,提醒广大人才应报尽报、应享尽享。今年以来,市人社局正组织开发“人才码”项目,“人才码”上线运行后,相关人才补贴申报将可通过手机端实现,相关数据信息也将通过系统共享获取,不再需要申报人提供。
购房补贴申报材料
(1)《扬州市企业引进人才购房补贴申请表》(附件3);
(2)申请人身份证复印件;
(3)符合保障标准最高类别的人才证明(学位证书、获批人才项目文件或证书等,加盖企业公章);
(4)经住建部门备案的《商品房买卖合同》或《房地产买卖契约》;
(5)全职类还需提供连续缴纳6个月社会保险证明(需社保部门盖章);高层次创业类人才还需提供个人出资及股权证明(市场监管部门提供)、纳税证明;非全职高层次创新类需提供个人纳税证明。
申请人或单位根据申报补贴类别填写相应申报表,一式两份。相关证明材料复印件须经申请人签字、单位盖章,报企业所在县(市、区)人社部门或功能区组织人事部门。
扬州人才购房补贴申请条件3
1、契税补贴申请针对的是大专及人才家庭,在2022年5月9日-2022年12月31日进行购买并网签备案的首套住房(含商品房、二手房),其他时间段购买的房屋,请勿提交申请;
2、政策只针对邗江区、广陵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蜀冈—瘦西湖景区、生态科技新城内国有土地上的商品住房,非上述地区,请勿提交申请;
3、家庭指夫妻双方或单身一方或夫妻双方加未满18周岁的子女,申请人须按实申报。
在扬来扬大专及人才在市区购买首套商品住房(含二手商品住房),给予所缴纳契税50%的一次性购房补贴。”
符合条件的人才,可向市政务服务中心、邗江区政务服务中心(住建局契税补贴办理专窗)提交申请。
该契税补贴业务于2022年8月1日起开始受理,申请时需要提供以下材料:
1、大专学历证明;
2、购房合同或买卖契约;
3、契税发票;
4、不动产登记证书;
5、本人身份证及对应的本人银行卡。
所有材料需提供原件核对,并收取复印件一份。
市住建局在收到购房人才申请及市税务局推送的符合首套房标准纳税的名单汇总表后,7个工作日内完成补贴发放工作。
补充内容:
市住建局发布《关于积极支持在扬来扬人才和生育二孩及家庭改善居住条件的通知》。第五条举措提出:自通知发布之日至2022年12月31日(以合同备案日期为准),在扬来扬大专及人才在市区购买首套商品住房(含二手商品住房),给予所缴纳契税50%的一次性购房补贴。
扬州及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状况
答经济实力跨上新台阶。
预计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22亿元,比上年增长1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0260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10亿元,增长24.2%。财政总收入117亿元,同口径增长26%。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7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200元,分别增长15.5%和11.2%。
着力抓好“双创”和“三重”,工业第一方略强势推进。实现全部工业总产值2100亿元,规模工业企业超过2000家,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超过200家。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388亿元、利税101亿元,分别增长23.1%、21%。完成工业技术改造投入252亿元,增长40%。新培育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0家、产品138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70亿元,增长43.5%。新增中国名牌产品5个。全市建筑企业完成施工总产值420亿元,增加值92亿元,分别增长14%和18%。
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实现农业增加值86亿元,增长6%。全市粮食总产量226万吨。新增市级龙头企业12家,累计达47家。新增农业外资项目47个,利用外资5100万美元。“菜篮子工程”建设完成预定任务。新增无公害农产品基地70万亩,新增“三品”品牌48个。宝应县建成全国有机食品基地示范县。启动全面小康村建设,首批30个先行村基本达标。土地复垦整理力度加大,实现了耕地占补动态平衡。农业综合开发、水利工程建设、农技推广、农业机械化、气象服务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制定发展纲要和扶持政策,服务业持续发展。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18亿元,增长14.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3.5亿元,增长15.6%。接待境内外游客11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02亿元,分别增长20%和32%。全年房地产投资73亿元,商品房施工面积700万平方米。全社会货物运输量稳步增长,其中港口货物吞吐量达4596万吨。信息服务业实现销售收入35.7亿元,增长10.7%。物流、中介、会展等行业发展势头良好。金融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年末存贷款余额分别比年初增加109亿元和70亿元。
2.开发开放实现新突破。
沿江开发和园区基础设施完成投入85亿元。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建成通车,沿江高等级公路全线基本贯通。扬州港3号泊位对外开放,4号泊位建成投产。扬州出口加工区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相关基础设施初步建成。二电厂二期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扬州发电厂扩建工程投入运行。化工、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等产业集聚初具规模。沿河开发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安大公路先导段开工建设。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建成,淮河流域灾后重建应急工程投入使用。成功举办了“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及各类招商推介活动。全年协议注册外资24.2亿美元,增长47.4%。注册外资实际到账老口径12.5亿美元,增长53.6%;新口径5.3亿美元。新批1000万美元项目106个。新增民资注册资本165亿元、民资总投入402亿元,分别增长61.9%和57%。实现外贸出口19亿美元,外经营业额1.03亿美元,分别增长40.6%和20%。
3.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新进展。
国有企业改制重组不断推进,企业上市工作得到加强,宝胜科创、琼花高科股权分置改革顺利完成。着手进行市区公用事业单位改革。112家市直生产经营型事业单位改革完成人员身份置换和社保接续工作。成立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调整了市区财政体制,完善了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制度。农村税费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全面免征农业税及其附加。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率达13.9%。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已有320家。
4.城乡面貌呈现新变化。
全年市区完成城市建设投资65亿元。先后拓宽改造史可法北路、渡江南路、润扬南路等19条城区和出入口道路,整治了沿山河、新城河等4条河道。实施了邗沟河、漕河、二道河绿化风光带建设和汶河路等道路街景美化亮化改造,初步建成润扬森林公园。市区新增绿地面积134万平方米。新增、改造路灯近2万盏。翻建街巷43条。新辟公交线路10条。汤汪污水处理厂二期、开发区污水处理厂一期和城市医疗废物处理中心等工程按计划推进。村镇建设步伐加快。完成了全市镇村布局规划编制工作。80个村庄实施了环境综合整治,新建成生态村18个。农村新增改水受益人数15.6万人,改厕4万座。建成农村公路1107公里。城市管理进一步加强,基层管理责任网络逐步健全,“数字城管”启动建设。成功承办了首届城市水景观建设和水环境治理国际研讨会、全省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城市化率达48%,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5.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
全年实施省级各类科技项目385项,其中国家级科技项目124项,争取省级科技项目拨款1.07亿元。我市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江都、仪征、邗江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区)。刘秀梵、程顺和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82.2%。完成农村中小学“六有”工程和教育信息化工程。实施了市三中、市特殊教育学校改扩建工程,开工建设扬州中学西区校。扬子津科教园区一期工程顺利完成。全市有16所学校开办了宏志班。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步伐加快。重点医院建设项目顺利推进。建成市区新体育馆。成功承办了全国十运会相关赛事,扬州籍参赛运动员获金牌9.75枚,金牌贡献率列全省第3位。重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全市近1.3万名农村计划生育群众领取奖励扶助金。实施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一批古迹的解读工程,吴道台宅第基本修复开放,“双博馆”建成开馆。承办了第四届全国“四进社区”文艺展演,举办了首届“市民日”、市第五届少儿艺术节等活动。创作了一批文艺精品。城乡有线电视入户率达69%,数字电视实现试开通。全市第二轮修志工作开始启动,市档案馆被评为国家一级档案馆。
6.关注民生收到新成效。
多渠道、多形式开发就业岗位,积极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税费减免、职业介绍、培训补贴、小额贷款担保等扶持,全年采集就业岗位7.5万个,推荐就业3.5万人,新增城镇就业4.6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全年新增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5.5万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扩面工作力度加大,参保人数达51万人。农村养老保险平稳运行,参保人数达31.2万人。全面提高征地补偿标准,近万名被征地农民领到了基本生活保障卡。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59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88.6%。城乡6.3万人纳入低保,农村1.6万名五保对象得到妥善供养。全年“慈济医院”和“慈济窗口”为3.4万人次减免、报销医药费208万元。市区1800多户低收入和〃双困〃家庭的住房困难得到解决,农村三年草危房改造和扶贫建房任务全面完成。新一轮帮扶经济薄弱村和贫困户工作全面展开。残疾人事业得到加强。
7.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成绩。
深入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社区和文明行业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市第一人民医院等3家单位被命名为全国文明单位,江都市丁伙镇、维扬区平山村被命名为全国文明镇和文明村。高邮市菱塘回族乡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先进单位。老龄和关心下一代工作取得新进展。和谐社区创建扎实推进,基层民主管理和村民自治得到加强,政务和村务公开不断深入。双拥工作和国防教育进一步深化,国防动员支前演练取得成功。完成市人防指挥中心主体工程建设。
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和决定,主动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积极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批评、意见311件,办理市政协提案363件。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四五”普法目标全面完成。高度重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妥善处理涉及群众利益的重点问题,疏导化解社会矛盾。强化“平安扬州”创建和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工作,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犯罪,全市社会保持稳定。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安全隐患整治力度,事故发生数和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外事、侨务、台湾事务和民族宗教等工作取得新进展。
8.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迈出新步伐。
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清理并初步确认了362项市级实施的行政许可事项,又有98项行政许可事项进入市行政办事服务中心办理。努力畅通与人民群众联系的渠道,建立健全了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开通了中国扬州政务网和“12345”政府公开电话。对城市规划、物价等与人民群众紧密相关的重要事项实行听证、公示等制度。公文交换、网上审批等电子政务投入应用。市区为民办实事和农村“八件实事”工程完成预定目标。坚持依法行政,规范行政行为,成立了市发展软环境投诉中心。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引导,制定了我市“十一五”发展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
各位代表,2005年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标志着“十五”计划目标的实现。五年来,我们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积极适应宏观经济环境的新变化,战胜“非典”和洪涝等灾害,全力做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各项工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步入了新阶段。过去的五年,是扬州经济综合实力迅速增强的五年。地区生产总值五年累计3422亿元,是“九五”的1.7倍,可比价年均增长12.4%。财政总收入累计380亿元,是“九五”的2.9倍,年均增长28%。过去的五年,是改革开放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五年。全市国有、集体企业和生产经营型事业单位改革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政府职能加快转变,招商引资、沿江开发、园区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沿河开发启动实施。注册外资实际到账五年累计29亿美元,是“九五”的8.4倍,年均增长79.8%。新增民资注册资本累计398亿元,是“九五”的7.4倍,年均增长51%。过去的五年,是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和品位、城乡面貌有较大变化的五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1311亿元,是“九五”的2.2倍,其中城市建设投入265亿元,是“九五”的5.2倍。建成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宁启铁路扬州段、环城高速公路等一批重大交通工程。先后创成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过去的五年,是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加快提高的五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1%,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5%。城市居民和农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五年累计分别增加7平方米和5.6平方米。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4.5%以内。
回顾“十五”时期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一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狠抓发展第一要务,推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二是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用改革的思路突破体制机制上的束缚,用创新的办法破解发展中的难题。三是坚持开放开发,推进沿江沿河开发和园区建设,强化招商引资,汇聚生产要素,加快产业集聚。四是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先行,大力推进城乡建设,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五是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着力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条件,统筹城乡、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发展,促进发展良性互动和社会安定和谐。
各位代表,“十五”时期,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是我们坚决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开拓进取、团结奋斗的结果,也是各方面大力支持和帮助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扬州市人民政府,向付出辛勤劳动的全市人民,向关心、支持和参与扬州建设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重要产业、重点企业、重大项目的支撑带动作用不够明显,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的状况尚未根本扭转,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还不牢固;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不快,一些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仍未得到妥善解决;统筹发展、协调发展的任务还比较艰巨,城乡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社会稳定等方面还有许多事情要做;政府机关作风还有待改进,在服务水平、办事效率等方面还存在基层和群众不够满意的地方。这些矛盾和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克服并认真加以解决。
(小标题)“十一五”时期的发展构想
各位代表,未来的五年,我们面临着新的形势、新的机遇、新的挑战,做好今后五年的工作责任十分重大。根据市委四届九次全会的精神,我市“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以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全面实施开放开发、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富民优先、科教兴市五大战略,建设更加富裕文明秀美的新扬州。
按照这一总体要求,我市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8%。注册外资实际到账五年累计60亿美元,新增民资注册资本五年累计1200亿元。到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17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7000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000元。城市化率5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到“十一五”期末,全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202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实现“十一五”预期目标,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着力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为此,必须把握好以下几点:
更加注重加快发展。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倍加珍惜机遇,倍加开拓进取,倍加努力工作,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提升综合实力,实现跨越发展。
更加注重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大经济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力度,加大推进沿江沿河开发的力度,加大招商引资、园区建设的力度,进一步整合资源、集聚优势,不断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更加注重提高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水平。进一步完善提升城市综合功能,做精、做优、做美中心城市,彰显城市个性和特色。进一步增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城乡资源合理流动,形成城乡统筹发展的新格局。
更加注重关注民生。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千方百计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千方百计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小标题)2006年政府工作任务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开好头、起好步至关重要。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其中一产增长5%,二产增长15%,三产增长14%。财政收入增长15%,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注册外资实际到账增长30%,新增民资注册资本增长30%。外贸出口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左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
为完成今年的预期目标,着重做好十个方面的工作:
1.着力实施工业第一方略。
加快推进“三重”工作。强化规划导向和政策激励扶持作用,力争重要产业、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建设实现新突破。积极发展石油化工、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电工电缆等八大产业,提高重要产业的集聚度和贡献份额。加快中集通华罐式车、大连化工三期工程、大洋造船和顺大多晶硅等重大项目的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引进战略亚美am8ag旗舰厅的合作伙伴,加快资源的优化配置,培植大企业、大集团。进一步健全落实领导干部与“三重”挂钩联系制度,协调解决“三重”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力争全年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6%,销售收入10亿元的企业达20家。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推动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全年工业技术改造投入322亿元,增长28%,实施亿元重点技改项目96个。
加快实施名牌带动战略。鼓励企业增强名牌意识,积极实施争创名牌发展规划,支持企业做大做强主导产品和拳头产品,支持企业推行与国际接轨的质量、环保认证体系,以优质产品和服务不断扩大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提升“扬州制造”形象。全年新创中国名牌和国家驰名商标5个,省名牌和著名商标40个。
加快建设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教育培训,着力提升企业管理人才的素质和能力。指导各类企业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完善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经营管理人员的薪酬制度。培养和引进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现代化企业管理人才,推进企业家队伍职业化、市场化,营造有利于企业家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加快发展建筑业。积极开拓市场,提高装备水平,扩大产业规模,壮大骨干企业,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和企业形象。加大建筑业改革力度,全面完成市、县重点建筑企业的改制任务。全年建筑企业实现施工总产值、增加值均增长15%。
2.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制定出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农村内生发展动力,加快农民致富步伐。
持续较快增加农民收入。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新增蔬菜、花木、经济林茶果20万亩。进一步实施“三品三创”工程,新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60万亩。推广新型实用技术,超高茬麦套稻扩大到40万亩。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新增市级龙头企业3家,培植销售收入10亿元龙头企业2家。促进发展农产品深度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推进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引导乡镇工业集聚化发展。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全年利用“三资”22亿元。加强农村劳动力专业技能培训和劳务市场建设,全年培训农村劳动力5.5万人,新增劳务输出3万人。
积极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修编镇村总体规划,加强重点中心镇建设,逐步调整缩减自然村,引导农民集中居住。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农业信息服务、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动植物病虫害防控体系。加快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完善农村水利设施。抓好农业综合开发。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力推进县乡村道路建设,改善农村道路通行条件。以创建卫生村镇为抓手,以清洁河道、清理垃圾为重点,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继续推进农村改水和改厕工作,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96%,卫生厕所覆盖率68%。发挥小康先行村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推进120个全面小康村创建达标。
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实行农村义务教育免收杂费,继续对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课本和寄宿生活费补助。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率稳定在85%。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努力做到分类施保、应保尽保。实施五保户“关爱工程”,集中供养率45%。加快推进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做到“即征即保”。切实做好经济薄弱村和贫困户的帮扶工作。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稳妥推进乡镇机构改革,优化整合事业单位。加强县乡财政体制和管理方式改革,提高自我保障能力。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的稳定增长机制。大力发展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积极扶持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稳妥发展土地合作组织。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鼓励有条件的信用联社组建农村合作银行。认真搞好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
3.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突出发展现代物流业。完成扬州港、扬州火车货运站和仪征石化等特色物流园区规划的编制,加大物流项目包装和招商引资力度。推进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和信息公共平台建设。落实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改造提升传统物流业,引进和培育一批现代物流企业。
发展壮大旅游业。科学开发、合理保护扬州古城、古运河和蜀冈—瘦西湖风景区的旅游资源,创响文化、休闲、生态特色旅游品牌。整合旅游资源,促进市与县、扬州与周边城市的旅游联动发展。加强对江浙沪地区、火车开通沿线城市及海外旅游市场的宣传促销和扬州城市的整体推介,不断提高知名度,吸引更多客源。加快旅游业与娱乐、餐饮、购物、交通等相关行业的融合。开工建设1-2家五星级饭店。全年接待境内外游客超过12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20亿元。
做优做特商贸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商贸业,规划建设国庆路老字号一条街,打造名品名店集聚区。鼓励老字号企业发展特许经营、连锁经营、加盟经营等新型业态,放大品牌效应。通过开展“扬州师傅”评选等活动,提升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增强特色传统服务业的市场竞争力。合理优化大型连锁超市、专业市场的空间布局。加强农村商业网点建设,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农村消费。
拓宽服务业发展领域。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启动扬州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创业中心建设,积极申报省级软件产业基地。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引导和调控,促进房地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形成商品房、经济适用房、拆迁和解危安置房、廉租房等多层次的住房供给体系。放手发展养老托幼、体育健身、物业管理等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业。积极发展金融、保险、审计、科技服务、法律服务、会展等行业和创意产业。
4.继续推进开放开发。
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精心组织2006“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招商引资活动,加强对千万美元、重点产业链、增资扩股等项目的引进,努力实现重大引资项目的新突破。拓宽招商引资领域,引导外资投向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农业和环保产业。建立项目推进制度,强化跟踪服务,进一步优化投资软环境,提高项目签约率、外资到账率和开工投产率。全年新批千万美元项目120个。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扩大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轻纺产品和农产品的出口。促进外贸企业的联合、兼并和重组,形成综合优势。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全力推进对外承包合作,提高总承包在工程承包中的比重。规范境外劳务合作市场管理,扩大劳务输出规模。
加快沿江开发和园区建设步伐。全面建成沿江高等级公路,逐步完善沿江地区路网,加快港口、供电供热、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继续着力推进5家省级开发区和扬州化学工业园等重点园区建设,加大扬州出口加工区、市开发区光电产业园、仪征汽车工业园和邗江国家级数控金属板材加工基地等载体的招商引资力度,推动优势产业和企业向园区集聚,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投资强度,提升沿江开发、园区建设的水平。全年沿江地区工业产值、注册外资实际到账等主要经济指标占全市总量的比重保持在80%。
促进区域统筹发展。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互动发展,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出台沿河开发总体规划。继续推进安大公路和京杭运河“三改二”航道整治等工程建设,改善沿河地区基础设施条件。培植块状经济优势,打造电工电器、纺织服装、机械制造、轻工工艺等特色产业集聚区。扩大与长三角及南京都市圈城市的区域合作,加快制造业、服务业、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对接,促进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5.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继续推进国有集体企业改革。加快扬柴、亚星、扬农等一批企业的战略重组和增量改制,增强骨干企业的活力和竞争优势。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做好市属企业改革扫尾工作。加快企业的股份有限公司改造,落实企业上市扶持政策,鼓励优势企业在境内外上市融资,完成联环药业、扬农化工股权分置改革。建立并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维护出资人和职工的合法权益。
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大力推进全民创业,进一步降低投资门槛,放宽投资政策,确保各项扶持政策落实到位。引导民营企业加强制度、管理、技术和品牌创新,提升发展层次和水平,不断做大做强。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改制,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社会事业等领域。加强和改善对民营经济的服务,协调解决用地、用水、用电、融资等方面的困难,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息咨询、人才培训、亚美am8ag旗舰厅的技术支持等社会化服务体系,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平等竞争的环境。全年新增民资注册资本200亿元,民资投入450亿元。
深化财税、金融和投融资体制改革。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完善公共财政管理体制。稳步实施财税改革,积极培育壮大财源,大力组织财政收入。进一步规范投资项目核准权限,简化投资备案程序。推行多种形式的基础设施项目经营权和收益权的有偿转让,试行政府投资项目决策责任制度和项目代建制度。加强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大力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改革,积极引进市外银行来扬设立分支机构,稳步发展融资担保主体。
继续搞好事业单位改革。在完成生产经营型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扫尾工作的基础上,稳步推行以规范机构职能为重点的行政管理型事业单位改革,有序推进以完善人事、分配制度为重点的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改革。
6.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逐步建立并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建设,新培育省级以
对于仪征创业小项目代理,看完本文,小编觉得你已经对它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也相信你能很好的处理它。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未解决,可以看看花果知识的其他内容。